KIS专业版中对于往来单位(客户、供应商)的信用及账龄是如何管理的呢?
【分析】:
在KIS专业版中,我们的客户、供应商基础资料里都有一个“信用额度”、“结算期限”,信用额度都很好理解,在赊购、赊销的业务中,给往来单位一定的信用额度,当欠款超过信用额度之后,系统能够及时提醒,并且控制是否继续业务操作。
那么“结算期限”在系统里又是起到什么做的呢?
结算期限的作用是确定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到期日(付款期限)
我们给001这个供应商60天的结算期限,如下图。

在新增采购001供应商发票时,系统自动根据我们的结算期限,算出付款期限,如下图。

这里介绍一下“付款期限”,付款期限的作用主要是用来体现每一笔赊购业务的预计付款日期,超过付款期限,系统进行预警。 系统根据 “查询时间”-“付款期限”=超期天数。

得到了这样一张表之后,就可以针对性的付款、催款了。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账龄分析表。
通过过滤界面进行筛选,设置账龄分组 。

得到账龄分析表,金蝶对账龄分析表的概述是:
账龄分析表主要是用来对往来核算项目的往来款项余额的时间分布进行分析,在账龄分析表中,我们只提供单核算项目的账龄分析表。
账龄分析表可以对核算项目的账龄进行计算,每一个核算项目或是核算项目组合只会处于一个唯一的账龄段中。
取数说明:
如果单据上“付款期限”为当天,则直接取当天为账龄分析起始日期,账龄为查表时间和制单时间的差额;
如果单据上“付款期限”为后续日期,则账龄分析起始日期以付款期限开始分析,账龄为查表时间和付款期限的差额。即查表时间<=付款期限,则此笔业务不进入账龄分析;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